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5:15:00
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刘孝军、通讯员武乐、何贝贝)5月21日8时30分,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小龙来到曾玉娥(化名)的病床前:“曾阿姨,身体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也很好,今天上午就可以出院了。”
至此,历经整整一个月,武汉、襄阳两地三家医院接力救治,76岁的曾玉娥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这一切,都缘于一盘剩菜。
4月22日清晨,曾玉娥从冰箱里取出两天前的一盘剩菜,用微波炉加热后吃了下去。10时,她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14时,她已意识不清,陷入昏迷。幸亏老伴和儿子都在身旁,迅速拨打120急救热线,将其送入襄阳市中心医院南院区急诊科。
经CT、磁共振、腰椎穿刺、细菌培养、基因测序等一系列检查,曾玉娥最终被确诊为李斯特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脑炎。神经内科ICU病区主任杨靖介绍,李斯特菌素有“冰箱杀手”之称,在4℃低温环境中仍能繁殖,常见于未经加热的冷藏食品,老年人、孕妇、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感染后可引发脑膜炎、败血症等重症,死亡率高达20%-30%。
经过抗感染、降颅压、脑保护等方面治疗后,曾玉娥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为了给予更好的治疗,在患者家属的要求下,曾玉娥于4月27日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毛玲立即组织专家会诊,调整治疗方案。“今天生化指标明显好转。”“昨天开始通过鼻管进食了。”“早上能够跟我们对话了……”至5月3日,在医生的帮助下,家人通过手机视频见到了虚弱的曾玉娥。
为了方便后续治疗,5月8日,曾玉娥转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后续康复治疗,李小龙抽调医护人员组成治疗小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加强营养、康复治疗。5月10日,开始进流食;5月16日,下床行走;5月20日,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病从口入非小事,食品安全莫大意!”李小龙建议,剩菜存放不超过24小时,食用前彻底加热至100℃以上;冰箱内要做到生熟分储,定期清洁,温度设定低于4℃;老年人、孕妇等高危人群要避免生冷食品,如生鱼片、未灭菌乳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