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6:03:00
4月22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正式推出,该成果标志着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也是顺德与华南理工大学校地合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发布会。/陈村宣办供图
2017年,顺德牵手华南理工大学,在陈村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顺德创新园区是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广州以外区域建设的唯一实体园区,也是承接学校科创资源在佛山落地的唯一实体载体,打造集高层次人才团队集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高地。
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顺德创新园区孵化的其中一家企业。华欣材创董事长朱敏,曾任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卸任行政职务后,朱敏依然坚守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入驻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持续攻克等离子球磨技术的关键难题。2023年12月,广东华欣材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孵化。
“入驻园区后,我们的愿景就是要做全球整体材料及装备的引领者。今天首台 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的发布,就是我们华欣从实验室迈向工业的第一步。”朱敏表示。
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纳米材料等前沿领域,材料加工的效率与纯度不高一直是技术突破的拦路虎。传统机械球磨仅靠机械能,研磨耗时久、易引入杂质、材料活性差。华欣材创研发的等离子高能球磨技术,在球磨罐引入冷场等离子体,借助高能量电子与机械冲击力协同,极大加快材料细化、合金化与活性激活。
全球首台 20L 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发布。/陈村宣办供图
本次发布会推出的20L级设备,作为行业内首款大体积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对等离子球磨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具有标志性意义。该设备在无氧操作、模块化布局、自研控制系统稳定性等技术层面展现出诸多显著优势。
全球新材料产业向高效、绿色升级之际,华欣材创的20L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凭借“高效低耗、智能可控”优势,成为材料制备科研、生产的关键装备。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新材料的中试研发和小批量生产,有望在相关材料领域形成“技术突破——量产转化——产业升级”的高效闭环,推动我国新材料研发从“跟跑”向“领跑”跨越,加速国产高端材料替代进口。后续,企业将拓展国际市场,让中国高端研磨装备技术走向全球。
“这些年,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薛立伟表示,佛山市委、市政府会持续支持朱敏教授团队等高水平的科技运营团队,在佛山落地生根。
目前,顺德创新园区已引进教授领衔、博士带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40余个,其中获市、区人才团队认定19个;在园创业就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超过350人;累计孵化企业129家,在园企业中90%以上与华南理工大学紧密关联;已培育有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顺德区上市后备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全球首台20L级等离子高能球磨设备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彰显了顺德区科技局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全周期培育成效。区科技局联合陈村镇以及国资载体莱茵科技园,通过构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华欣材创等创新团队提供了高标准实验室场地、中试场地及产业链对接服务,显著缩短技术市场化周期。这种“政府搭台、技术唱戏、产业联动”的培育模式,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范式。
作为顺德创新园区的所在地,近年来,陈村凭借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优美的生态和水环境,以及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吸引一批企业落户,2024年新迁入企业447家,经营主体突破3万户,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陈村已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发展“热土”。
下阶段,顺德区和陈村镇将持续强化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区等平台与本地企业资源对接、优势互补,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围绕产业特性开发个性化应用场景,推动中试平台往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新质生产力方向拓展,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为陈村乃至顺德制造业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文/顺德融媒记者陈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