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襄阳这个科室真牛!每天很多人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1:57:00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于1957年建院时成立,是湖北省中医重点科室,始终秉承“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的理念,将古老的针灸技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4月15日,市中医医院东津院区针灸科病区正式开区,仅4天,患者入住率达95%。针灸、脐姜灸、督脉灸……20余项中医药治疗受患者热捧,科室年接诊量突破1万余人次,在鄂西北地区树立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标杆。

01

“两次埋线减掉体重27斤”

“今天有27人挂减肥门诊号 ,今年减重人群尤其多,可能和国家倡导的体重管理有关。”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鄢燕介绍,药房里的局麻药已经用完了。

鄢燕交代患者先用科室备用的麻药,一边在各治疗室穿梭施针,一边接受采访。

有穴位埋线的、有面瘫针灸的、有腕关节疼痛的……一会功夫,鄢燕已为6名患者实施针灸治疗。

今年37岁的陈女士今天来做第3次埋线。去年11月,身高160公分的陈女士体重150斤,慕名找到鄢燕进行埋线减肥。去年做了2次埋线后,陈女士的体重减至123斤,这让她喜出望外。

鄢燕介绍,穴位埋线减肥不仅是减重,还可以调理身体,起到很好的塑形效果,不易反弹。根据患者体质,还可搭配脐姜灸、全背刮痧或中药内调,达到减重的目的。

中医穴位埋线减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分型,常见的分型包括胃热痰瘀型、肝郁气滞型、产后脾虚湿阻型、肝肾两虚型等六大类型。中医穴位埋线减肥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的肥胖采取相应的穴位和治疗方法,以达到减肥和改善健康状况的双重目的。

“看似都在腹部埋线,其实每种类型肥胖采用的穴位都不同。”鄢燕说,穴位埋线一个疗程4次,15天一次。埋线后,饮食七分饱,体重就降下来了。

针灸科于1998年开展穴位埋线减肥,截至目前,已帮助上万名肥胖患者实现减重。鄢燕介绍:“埋线减肥需辨证,并不是人人适合。”

02

可视化针刀治疗更精准

目前,针灸科有毫针、梅花针、电针、火针、针刀、揿针、皮内针、腕踝针、中国调衡针等八大针灸技术,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小针刀——可视化针刀技术,可以精准解决各类痛症,弥补了传统针刀技术盲视的缺陷,具有不开刀、创伤极小、随做随走的优势。

2020年8月,该院针灸科主治医师赵婧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学习可视化针刀技术,2021年2月,赵婧便在市中医医院开展该业务。

2024年9月,50岁的赵师傅左侧胳膊和手出现麻木、无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左手连杯子都不能握紧。今年2月,赵师傅来到针灸科就诊。

经过检查,赵师傅被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左手大鱼际出现萎缩,左臂外展功能丧失。

根据患者的病情,赵婧为其实施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松解粘连的肌腱和神经。经过3次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并康复。

“小针刀临床使用范围很广,可视化针刀技术对病情复杂、解剖位置特殊的患者更有优势。”赵婧说。

赵婧介绍,超声可视化针刀可治疗腱鞘炎、腱鞘囊肿、过敏性鼻炎、颈源性头痛、肩周炎、肩袖损伤、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痛、糜烂性胃炎、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等10余种疾病。

03

10个月收到10面锦旗

“东津院区的患者和长征路院区有明显的区别,新院区患者很多是疑难杂症,偏向内科病人,老院区主要是疼痛患者。”市中医医院东津院区针灸科副主任邓桂元在东津坐诊10个月,她说枣阳的一名粉丝病友一次给她带来了9名患者,病程都在三年以上。

一枚毫针有这么神奇吗?刚参加工作时,邓桂元对针灸也半信半疑。

“进修半年,我只要求你们坚信针灸的效果,便达到了进修的目的。”2016年,邓桂元在北京东直门医院针灸科进修,导师的话彻底改变了她的看法。找她针灸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2025年3月6日,78岁的李师傅突发面瘫,找到邓桂元就诊。

问诊得知,李师傅一年前患带状疱疹(胸背部)留下后遗症,每天晚上疼的像刀割一样,加上面瘫导致耳后部位疼痛,李师傅苦不堪言。

就诊时,李师傅血压忽高忽低,精神、睡眠差。邓桂元及时采用耳尖、膈俞放血和中国调衡针灸等治疗。经过3次调衡针灸,患者血压逐渐稳定。

后期,邓主任采用中国调衡针灸、皮内针、揿针、艾灸、中药内调等治疗,对患者进行综合调理。

经过10天治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了,面瘫也好转了。

“疼了一年多,看了好多地方没效果,邓医生终于帮我看好了,太感谢了!”出院后,李师傅和老伴专门为邓桂元定制了一面锦旗。这是邓桂元在东津院区收到的第十面锦旗。

今年26岁的孙女士是枣阳人,患糖尿病16年。近年来,总是头晕、呕吐,去年越发频繁,吃什么吐什么。

2024年9月,孙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邓桂元进行调理,就诊时,孙女士坐着轮椅,非常虚弱。

经过辨证,邓桂元采用督脉灸、脐姜灸、中国调衡针灸、经脉调衡针灸(传统的古中医)和中药内调。

经过两个月的慢调细养,孙女士的身体逐渐好转,呕吐症状也消失了,精神状态很好。

“中国调衡针灸结合动态力学原理和肌肉重力原理,刺激患者病变的相关联的肌肉。用的是传统毫针,刺的是肌肉群。”邓桂元说这是中医的创新,不断提升了治疗效果,还缩短了治疗周期。

致敬,勇于创新的“中医人”!

祝福,薪火传承的“中医人”!

相关文章
惊悚!漳州第三医院紧急救援!
2025-04-28 00:39:00
襄阳这个科室真牛!每天很多人找
2025-04-27 11:57:00
襄阳市召开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会
2025-04-19 17:55:00
如何为患者提供走心的人文关怀?这家医院正进行有趣的艺术探索
2025-04-18 17:22:00
夏天要来了,您的体重“预警”了吗?
2025-04-12 2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