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18:35:00
1
8月1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介绍济宁市全面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田 野
市政府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宋忠逵
市司法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王雪尽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彭佐军
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
杜少玉
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
1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大众日报记者
据了解,今年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请市司法局介绍一下在健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宋忠逵
市司法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动全市涉企执法实现“两降一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涉企行政检查同比下降39.86%,行政处罚数量、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2.48%、58.13%,同时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同比提升1.35%。
一、取得工作成效
一是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召开全市部署会及推进会,印发工作方案,编印工作手册,聚焦7方面49类重点问题、13个重点领域、3类重点地区作为整治重点,大力整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三是涉企行政执法实行“清单化”管理。印发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完善涉企云检查、涉企检查效能评估、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3项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清单、“无感监管”事项清单、“无事不扰”企业名单、“不罚轻罚”清单、不予实施强制措施清单6张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持续深化专项行动。对前期指导调研发现的问题,适时开展“回头看”;健全常态化问题线索收集机制,高效运用12345热线、大数据筛查、企业评议等拓宽问题发现渠道,持续加大问题查纠力度,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增效。依托“鲁执法”平台及济宁市信息化“三平台”,实现涉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执法监督全流程网上运行,坚决杜绝涉企执法“体外循环”。
三是创新阳光监督模式。探索“监督+服务”新模式,推动行政执法部门从政策、监管、服务等多维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健全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中国山东网记者
据了解,去年“济宁市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和近零碳港口试点”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是山东省唯一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类试点。请具体介绍一下济宁市多式联运发展有关情况?
彭佐军
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
市交通运输局秉持“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的理念,致力于为企业和民众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动航运产业升级,助力绿色交通发展。
济宁市作为京杭运河常年通航最北段的城市,辖区高速公路、铁路、运河、支流航道交叉纵横,交通运输区位优势明显。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区位优势,优化河港—陆港—空港—海港“四港”联动格局,紧抓内河航运上升省级战略机遇,鼓励企业拓展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试点项目,推动多式联运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济宁市梁山港申报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济宁市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和近零碳港口试点”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梁山港和龙拱港牵头建设的多式联运“一单制”项目先后入选省级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累计争取省级奖补资金600万元。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牢牢抓住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港航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推广“一单制”“一箱制”多式联运。
一是加快建设“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推动港口联通国省主干道,加快淄海、祥城北等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加密内河集装箱航线,优化大安机场航线布局,进一步提升运输能级,强化“多式联运”基础。
二是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创新发展。引导梁山港、龙拱港等重点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强化数据交换共享,形成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支持交通运输企业研究建立多式联运运单管理制度,推广单证电子化应用,推动社会物流成本有效降低。
三是充分发挥多式联运试点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绿色低碳和近零碳港口试点任务,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引领全市多式联运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为进一步优化济宁市港航产业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济宁日报记者
市商务局在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满意度方面将要开展哪些工作?
杜少玉
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门对优化跨境贸易发展环境作出部署安排,下一步,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在对接国际规则、化解企业难题、优化政策服务等方面发力,着力提升企业满意度,增强外向型经济竞争力,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起点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贯彻落实《济宁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国际国内市场认证衔接,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贸易规则,开展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等政策培训,支持外贸企业对标AEO高级认证标准完善制度管理。
二是高标准打造跨境贸易平台。拓展山东“单一窗口”济宁专区功能应用,发挥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用好“易盈出海”跨境贸易数字化平台,打造跨境电商综试区和特色产业园。引导企业加速布局海外仓和境外营销网络,今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肯尼亚等地铺设6处营销网络,在意大利、匈牙利等14个国家建成运营17个海外仓,年底前布局的海外仓将突破20家。同时,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国际仲裁服务中心,提供便捷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
三是高水平构建企业服务链条。组建外贸专家团为企业“上门问诊”,针对性提供政策支援、风险应对等专项服务,帮助企业化解物流、报关等堵点卡点问题。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创新推出“出海无忧”信保担贷融资产品,助力外贸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推动二手车出口集聚发展,靠上指导70多家二手车企业申报出口资质,组织开展二手车出口专题对接活动,力争全年二手车出口量突破1.2万台。
四是高效能助企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分析济宁市外贸产业结构和海外市场特点,持续实施“济宁优品 链通全球”行动,下半年,组织企业参加50多场境外专业展会、精准采购对接会和经贸洽谈活动,筛选近500家企业、2000余款产品纳入“济宁优品库”,依托易运盈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精准触达海外采购商,高效开拓国际市场份额。
东方圣城网记者
政务服务成效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考验干部的作风,检验改革的成色,请问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济宁市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雪尽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
政务服务水平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关乎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推动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行政效能逐步提升,做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国家确定的三批33个“一件事”,已全部实现线下办理,其中31个可线上自助办理,群众可以“进一扇门、上一张网、交一套材料、一次办好”,申报材料缩减73%、审批环节缩减85%、办理时限缩减87%。济宁市“‘一地创新、全省复用’助力‘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落地快速推广”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个转企”“申请公租房”等多项改革经验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
下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深入落实国办《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围绕“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狠抓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深化重点领域“一件事”改革,不断强化数字化支撑,提供“标准规范、智慧便利、高效联动”的政务环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一是突出标准规范,让政务服务更加公开透明。严格“一张清单管到底”“一套标准管审批”,推进全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对全市2831项政务服务事项,公开办理条件、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等要素,方便公众查阅、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减审批、压时限、降门槛,整体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60%以上。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利用,拓展市、县、镇政务服务场所和社会合作站点服务功能,建成“全覆盖、全链条、全天候”的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是聚焦服务集成,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利。根据国家、省重点事项部署安排,聚焦办理量大、覆盖面广、关联性强的应用场景,明确济宁市个人和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重点事项总体清单。研究建立高规格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丰富生活服务、产业扶持、工程建设、城市更新等应用场景,推动银行、医院、电信等公共服务纳入“一件事”改革,年内至少新增20项“一件事”上线运行,更大力度便利准入准营,提速项目审批,稳就业促民生,激发市场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注重数字赋能,让政务服务更加智慧智能。深化数据应用,对办理过程进行智能预审、智能辅助,提高审批效率和准确性。优化网上(掌上)平台,升级“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增设视频指南、政策解读,更方便企业和群众查找、申报。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打造大件运输、农药经营等5个“一件事”,医疗广告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10个高频事项“易申快审”服务场景,实现智能引导、智能填报、智能预审等智慧服务。
编辑:张墨盈
审核:冯雯雯、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