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9:48:00
在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银泰城社区,“四宝·阅里”文化书院内,“银泰匠心·守艺坊”是一处满溢艺术氛围的独特空间。4月16日,这里热闹喧腾,非遗剪纸传承人们汇聚于此,手中的剪刀化作灵动的画笔,在红纸上勾勒出富有生命力的图案,传统的剪纸艺术在他们手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50岁的刘丽是银泰城社区的居民。此时,她正专注地展示着刚刚完成的剪纸作品:一只象征吉祥的红色宝瓶和一座古雅的建筑。别小看这两件作品,它们可是淄博文旅的标志性符号,分别代表着淄博陶瓷琉璃大观园与周村古商城。刘丽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过去剪纸全靠自己摸索,如今能把淄博的特色景点用剪纸呈现出来,内心的成就感难以言表。”这份成就感,不仅是个人技艺提升的满足,更是对家乡文化传播的自豪。
大约两小时后,在社区公益岗人员王露晨的协助下,刘丽完成了一幅更具挑战性的作品。她们先用电脑精心设计并剪出简易的淄博地图和本地知名景点的剪纸样板,接着根据样板,在红纸上依次剪出马踏湖、海岱楼·钟书阁、齐文化博物馆、周村古商城、“八大局”便民市场、潭溪山、聊斋蒲松龄故居、牛记庵、淄博陶瓷琉璃大观园、红叶柿岩、牛郎织女风景区11个“网红”景点,依照这些景点在淄博的地理位置,在白纸上排列妥当,再用电熨头仔细烫印,粘贴牢固,最后进行装裱,一幅饱含巧思的《生态淄博》剪纸文创作品就此诞生。刘丽端详着这件融合“传统+科技”手法创作的剪纸作品,内心的成就感愈发强烈。
“我的这份成就,离不开银泰城社区党委对文化建设的全心投入。”刘丽坦言,近年来,银泰城社区党委积极推动文化赋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社区依据居民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组建了多个文化艺术小组,其中创意剪纸小组备受欢迎。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剪纸技艺,社区特别邀请到山东省剪纸研究会名誉会长、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郝萱林定期义务授课。老师带来的专业指导与丰富创意灵感,为学员们打开了剪纸艺术的新大门。
在文化传承人的引领下,学员们勇于创新,将现代科技巧妙融入古老的剪纸艺术。随着淄博凭借烧烤、陶瓷、琉璃、山果等美食、特产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学员们紧跟潮流,把这些热门景点和美食拍成照片,通过电脑扫描、精心设计,转化为艺术模板。大家再依照模板,用传统手工剪纸的方式剪出图案,再进行细致的修饰、精准的定位、熨烫粘贴和装裱。就这样,一幅幅兼具古朴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剪纸作品不断涌现,它们不仅承载着剪纸艺术的深厚底蕴,更融入了时代特色,深受居民喜爱。
这些精美的剪纸作品,不仅装点了居民的生活,还成功走向市场,创造了经济价值。有文创行业的代理商主动为银泰城社区的剪纸作品开拓销路,销售所得利润统一纳入社区发展基金账户,并由专人监管,专门用于帮助社区内的困难群体。这一举措将文化与民生紧密相连,真正实现了文化赋能民生服务,让文化惠民的阳光照亮辖区百姓的生活。
“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非遗剪纸在新时代重焕生机,同时让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既能提升技能、收获快乐,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共同为打造文化名城贡献力量。”银泰城社区党委书记周蕾说。
淄博高新区打造“薪火文化书院”品牌,从传统技艺的传承,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到惠及民生的惠民工程,银泰城社区的剪纸故事,在“四宝•阅里”文化书院传承,是“非遗+科技”的生动实践。它让古老的非遗在指尖上跃动出新时代的旋律,为淄博这座文化名城增添了一抹独特而迷人的色彩,也为其他地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