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日本的侵略罪行,是无法抹去的事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5:04: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通常被定义为“1939—1945”的战争,欧洲战场与美日太平洋战争成为叙事中心。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理查德·奥弗里认为,这样的叙述框架既狭隘又失真。

他在《二战新史》一书中强调,战争至少要追溯到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时,并于1945年之后在中国、东南亚、东欧和中东逐渐平息。

理查德·奥弗里是西方少有的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贡献,并将二战开端提前到1931年的历史学家。他在接受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专访时强调,中国战场不仅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战争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理查德·奥弗里。图源:受访者供图

如果当年中国投降 地缘政治格局会被彻底改写

知事:西方长期忽视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很多人仍把“1939—1945”作为二战的标准时间线。您为什么觉得这个时间框架不够?是什么促使您去挑战西方的主流叙事?

理查德·奥弗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欧洲的战争,或美国在太平洋的战争,才是二战的核心与决定性部分。而我之所以从1931年讲起,是希望把二战置于全球视角,而不仅仅将其等同于对抗希特勒的战争。

我认为,二战研究中更重要的问题是帝国主义,以及它自19世纪末以来对世界秩序的塑造。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暴力冲突有一个共同特征: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试图建立类似历史上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帝国。

这一冲突的开端就是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整体来看,这是一场关于帝国主义世界秩序的战争,1939年的欧洲战争只是其最终爆发。在英国与德国的冲突中,本质上是英国试图遏制德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就如同中国抵抗日本的帝国扩张野心一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图为裕仁在议会宣布投降。 新华社发

中国的抗日战争本身就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动员了数百万士兵、持续时间长达14年。忽视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就无法理解整个全球冲突的真实面貌。中国长期抵抗日本,对盟军能够打赢二战起到了关键作用。

知事:如果当年中国投降了,亚洲战局,甚至欧洲战局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

理查德·奥弗里:如果中国当时接受日本统治、日本完全控制了中国,那么日本将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劳动力,整个亚洲几乎都会成为日本帝国的一部分。

因为美国当时不具备直接开战的条件,欧洲也没有能力对日本施加影响,那么亚洲这些国家就只能接受日本的统治。

正因如此,中国的坚持不屈服极其重要。中国军队的联合抗争,使日本始终无法彻底征服中国。这一点极为关键,如果中国投降,整个地缘政治格局都会被彻底改写。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坂垣师团1000余人,取得抗战的第一个大胜利。图源:视觉中国

日本的侵略罪行是无法抹去的事实

知事:在亚洲,日本右翼依旧在粉饰战争侵略。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还常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尤其强调原子弹轰炸。您怎么看这种“受害者叙事”?

理查德·奥弗里:这种叙事当然是错误的。事实上,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明确选择了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扩张路线。起初它希望法国、英国等国家能默认这种行为,但当这些国家不接受时,日本还是继续推进,最终在1937年与中国全面开战。

日本右翼所谓的“受害者”论,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他们认为日本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受害者,试图通过扩张推翻西方在亚洲的统治,从而领导一个“亚洲人的亚洲”;第二,他们强调自己是轰炸的受害者,包括原子弹和大规模的火焰轰炸,把日本平民描绘成战争受害者。

但这种叙事掩盖了日本在中国和东南亚发动侵略战争制造的数千万受害者。我们必须正视历史现实,那就是日本像德国、意大利一样,主动选择了帝国侵略战争。这是不能被抹去的事实。

对于曾在二战中遭受侵略的亚洲国家来说,正确的回应方式是确保有足够真实、全面的历史研究,并且找到方法把这些研究传播到日本社会内部。

8月5日,日本民众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举行反战集会。 新华社发

当然,日本学界和公众也有分歧,并不是所有日本历史学家或公众都认同右翼叙事。我们需要做的是持续推进教育与研究,让人们有机会超越狭隘的民族叙事,去理解战争的全球性维度。我写这本书,也是希望能为此提供一个工具。

“灾难性民族主义”至今仍在重演

知事: 您的书里提到,一位日本民族主义官员曾说“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如果要生存,绝不能失去它”。这种思维塑造了您所说的“灾难性民族主义”。墨索里尼也有类似说法,而今天在巴以冲突中也能看到类似逻辑。我们该如何区分合法的自卫与灾难性的民族主义?

理查德·奥弗里: 我所说的“灾难性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体现为一种观念:一些国家认为自己会被其他大国“扼杀”,他们觉得如果不采取行动,就无法作为一个大国有效运作,最后必须通过战争来维持生存。

当时在德国,就有一种观念:要么复兴,否则就会消亡。在日本也是类似:如果你想继续作为大国、保持经济安全,就必须进行领土扩张,否则日本民族可能会灭亡。当然,这些都是幻想与执念。日本或德国并不会真的被消灭。我们在二战之后就能看到事实并非如此。

二战结束后,这种想法并没有消失。你提到的加沙冲突就是一个例子。这看起来像是一场对巴勒斯坦的战争,而且里面确实有些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的因素。

当地时间8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戴弗林对媒体表示,以军已经控制了位于加沙地带北部的加沙城外围,为接管加沙城做军事准备。图源:央视新闻

一些以色列人有一种观念:以色列一直处于威胁之下,被整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包围,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自卫。这就是他们在加沙的行动逻辑——他们声称必须这么做,否则以色列无法生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哈马斯根本没有能力入侵、占领或者摧毁以色列。

目前加沙的种种悲剧,这正说明了“灾难性民族主义”是多么危险。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刘晓琰

相关文章
日本的侵略罪行,是无法抹去的事实
2025-08-29 15:04:00
被美国打醒了?法国贸易高官:欢迎更多的中国投资合作
2025-08-28 11:11:00
爱宾果协办第27届IRO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中国总决赛圆满举行
2025-08-27 00:04:00
两大巨头被传“卖身”,全球咖啡市场格局生变
2025-08-26 11:45:00
日本新米收购预付款大幅提高 大米涨价潮恐再现
2025-08-26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