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0:32: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张可睿
4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内本科招生开放日如约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与家长齐聚神仙湖畔,通过学术探秘、文化体验、生活互动、招生答疑四大维度活动,全方位感受大学国际化办学特色与创新育人理念。活动全程线上同步直播,吸引数万观众云端“漫游”校园,共赴这场春日里的学术盛宴。
此次开放日活动设置了招生政策解读、学院专业课体验、前沿科研成果展、书院制文化沉浸、艺术表演等多元环节。从AI论坛上不同学科领域教授们思想火花的碰撞,到前沿科学成果的展示,再到书院制的沉浸式体验,参与者以第一视角感知港中大(深圳)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内本科招生有以下五大亮点:
亮点一:经管学院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
为应对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培养符合未来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于2025年新增本科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数据科学基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跨学科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据驱动决策的需求日益增长。该专业结合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及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商业、金融、医疗、政府等领域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在人工智能重塑各大行业的今天,该专业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发展优势:既避免了纯技术赛道的激烈竞争,又占据了“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高地。通过系统的技术训练和商业思维培养,学生将成为掌握智能技术兼精通管理艺术的稀缺人才,在AI赋能的商业新时代中持领先优势。
亮点二:第八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拟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为了顺应全球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趋势,响应国家及地区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结合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大学的第八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由国际人工智能专家范剑青教授担任创院院长。
人工智能学院计划从三个方面展开建设:一是构建学科前沿体系,深化人工智能核心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科生态;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跨界融合,赋能多元学科创新,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需求,布局国际化学科,引进优质人才;三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顶尖人才,通过多元化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用科技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
亮点三:校际合作持续深化,共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与150余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23年起联合开设了崭新的大湾区“双主修”项目。两校园合办双主修本科课程,为大湾区培育优秀人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主修本科项目,此项目现包括“跨学科数据分析 + X ”双主修课程和“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 + X ”双主修课程。修读该项目的学生可于港中大(深圳)及港中大两校园各修读一个主修专业,在两校园轮换上课并在大湾区共同实习。2025年,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将继续深化合作,着眼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推出不同专业方向的“双主修”本科课程,为大湾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24年与哥伦比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培养高端人才,共同推出哥大3+2直硕项目。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在亚洲的唯一直硕项目,学生可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完成本科三年学习之后赴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交流学习一年并直升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硕士项目。2025年两校将继续拓展深化。2025年起,选择就读哥大3+2直硕项目的学生在港中大(深圳)可选的专业范围将扩大至数据科学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医学院4所学院内共15个本科专业,为更多具有不同学科学习意向的学生提供机会。
亮点四:实施真正的大类招生模式,同时继续在六省市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双轨制”招生多元选拔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采取更大类的招生模式,仅设置3个招生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这样的大类招生模式,提供给考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院和专业的机会,而不再受具体专业招生名额限制。考生有更多的空间,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学院和专业。
与此同时,综合评价招生将继续在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及江苏等6个省(直辖市)展开。学校将采用“高考成绩(60%)+入学测试成绩(30%)+学业水平成绩(10%)”的综合考察方式,不仅重视考生的高考分数,还会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入学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等多个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重要素质。
2025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以上六省市的综合评价报名通道已开启,即将于5月8日17:00截止报名。
亮点五: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升学畅通无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 2024-25学年起实施本硕贯通式培养。对于计划在学院内继续升学的学生,各学院学生大三结束时排名在本专业前50%者,均有资格获得本学院内直硕录取;各学院细则略有不同,符合各学院要求的学生只需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无需考试,直接录取。对于计划在学院之间继续升学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学院每年有20%的应届毕业生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本校研究生的资格;所有获得推免资格的同学可同时申请三个研究生项目,并将免去所申请研究生项目的初试环节(如有),直接进入复试。
此外,为培养具有技术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热忱的专才,进一步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开设直博班。进入博士阶段的学生均享有丰厚的奖学金,可完全覆盖学费及生活费。
【读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优良学术传统,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包括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兴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
截至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培养了七届本科毕业生,九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五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在今年2月27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布了2024届国内统招本科生就业质量报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2024届毕业生的整体去向落实率高达95.23%,持续保持在国内高校的领先水平,为毕业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升学比例再创新高,达84.17%,同比增长3.25个百分点。其中78.72%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50高校的学位,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学术殿堂。在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11.07%,平均年薪达16.93万元人民币,与上一届基本持平;在企业就业的学生中,70.41%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企业或跨国企业等优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