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2:46:00
4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大家运动场”经过半年建设后正式启用,师生们以汇报演绎、实地参观等形式,展示了学生参与操场设计的过程和收获。与普通校园工程不同,“大家运动场”项目建设融入了学生的智慧,有2500余名四至六年级学生参与了运动空间、绿植栽种、安全疏散路线和安全提示标等设计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真实的学习”综合任务课程的标杆案例。
综合学习让运动场变成了教育场
据介绍,中关村三小北校区操场建设项目于2024年10月启动。学校把新操场的建设与已经开展了十余年的综合任务课程结合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数学、美术、生物、语文等知识融入真实场景中,精心设置了运动空间创意设计、景观树招投标、安全提示设计、安全疏散路线设计等5个实践项目,把运动场变成了教育场。
在操场建设的6个月里,老师们组建了多个微团队做好项目支持,学生们纷纷化身建设观察员、景观设计师、安全小卫士、路线规划师、空间梦想家,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与陪伴下,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创意设计等,在真实的场景解决真问题。
在新操场破土动工的第一天,学校敏锐地意识到这片正在蜕变的建筑工地,正是一本生长在校园里的立体教科书,其中蕴藏着重要的教育契机。于是,语文老师就以记录新操场建设为主题,发布了书写观察日记的任务。任务发布后,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六年级9班学生集体创作了一本观察日记。从2024年10月12日操场开工到2025年4月3日工程接近尾声,学生们每天都以拍照和文字形式记录着操场的新变化,一共写下了69篇观察日记。
“记录操场的修建过程,让我们明白了坚持做一件事,哪怕每天只记录一句话,之后也能变成很长的故事。就像操场的跑道,每一块塑胶都是由小碎片组成的,但跑起来就是完整的一圈。”四年级9班学生于潇涵在分享学习感受时说。
操场慢慢变美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观察日记慢慢变厚的过程,更是学生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学校语文学科教师胡婧说:“真正的学习始于对生活的敏锐看见。一本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不仅仅是文字与图片的叠加,里面藏着学生的发现、思考、成长。在见证操场变化时,学生也实现了自身的拔节生长。”
创设解决问题的真实学习场景
今年开春以来,在建操场开始进入绿化设计阶段,学校因需设计了相关的招投标项目,专门邀请了专业的招投标公司前来“助教”。在招投标过程中,学生们围绕“校园里栽种什么树种”展开了讨论,“樱花树、文冠树、美国红枫、元宝枫、国槐……到底该怎么选择?”为了更好地确定招投标的植物方案,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专门到植物园进行了考察。从实地勘察、调查资料、分组讨论到制定方案,再到参加招投标大会,学生们完整地经历了研究过程,提交了很多有创意的方案。目前,学校已经根据中标方案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种植和绿化。
学校教师胡阳告诉记者,北校区校园里栽有近30棵景观树,包括玉兰、元宝枫、文冠树、石榴、海棠等树种,都是从学生的竞标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从生物学角度系统分析了树种的生长特性、观赏性以及对校园微气候的改善作用,还深入挖掘文冠树、石榴等不同树种的传统寓意,将其与校园文化定位有机结合,综合考虑树木形态、季相变化和校园建筑的协调性。”胡阳说,学生的收获是综合立体的。
“通过深度参与学校的综合任务课程,我感受到了家校协同的价值和意义,和孩子们一起参与给予有力支持,走进他们的学习世界,才看到了真正的学习是如何实现让孩子们在创造中成长的。”学生家长代表在分享感受时说。
一个个学生“金点子”被学校采纳
记者了解到,在新操场开工建设前期,学校做了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同时还特意预留了大片创意空间,邀请学生们共同参与设计。于是,“我的操场我做主”设计运动空间的任务应运而生。在这场别开生面的综合任务课程中,6个班组群,48个导师小组的720位同学化身为小小设计师,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真实的学习。
“我希望在操场边上能有一个科普互动广场。”“我想在操场西边设置一面会说话的石头乐园。”“我们希望在场上设计树叶滑梯、移动迷宫、艺术长廊、能量站等,把它变成‘彩虹操场’。”……围绕操场及周边的空间设计,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设想,不少“金点子”都被学校采纳落实,如在绿化带里设计“穿越丛林”攀爬架,在攀爬游戏中锻炼上肢力量;打破篮球场长方形的传统布局,开辟出“活力篮球”圆形场地等。而此前学校的健步道、校园九景等也都是学生真实学习的成果落地。
在规划安全疏散路线时,学生们实测发现会堂东侧电动门存在消防隐患,建议学校改装方便逃生的手动门。这一要求同样被学校采纳了。
六年级11班的马语谦说,在踏勘安全疏散路线时,小组的同学们精确测量了一些时间,如从一校一群下至西操场大约需要15秒,从二校一群下至西操场大约需要45秒,从三校和四校下来则分别都需要1至3分钟。“我们按照‘一层直出、二层让路、顶层最近、群组整体、平衡流量’的原则,提出了不会造成拥挤和冲撞疏散方案。”马语谦说,计算时间间隔、人流量等,需要有较强的统计能力,在不同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升了个人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论证的时候,我们觉得设计从教学楼到新操场安全疏散路线的难度比较大,因为教学楼的空间布局很复杂,出口特别多。没有想到的是,学生接受这个挑战之后,多次进行实地踏勘,绘制路线后和老师、家长一起论证,最终设计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安全疏散路线。”中关村三小教学副校长付雪婷说。“大家运动场”从规划、设计到命名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大家共建共享也体现了“大家三小”的学校文化理念。三小属于每个人,需要每个人,也成就每个人。
记者发现,在学生们设计的效果图中,教学楼西侧的主干道将来可能会变成“跳跳乐游戏区”,地面上不但会画上各种体育游戏图形,而且还可能会被划分为点缀着海棠、荷花、枫叶、雪花的“四季道”,学生们走过这条路就好像走过了一年四季。目前,这些创意项目正在论证中,将来很可能就会变为现实。
“大家运动场”的焕新不仅是设施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在记录操场建设,参与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过程中,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建设者,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这就是真实的学习,这就是真实的学习带来的教育力量。”中关村三小校长杨刚说。
(采写:本报记者 赵艳国;学校供图;编辑:智雨荷;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来源:北京号
作者: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