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8:56:00
夜幕下的沈阳老北市灯火璀璨,伴随一声清亮啼鸣,30米长的“安康龙”与振翅的“凤舞九天”凌空而起,在夜空中绘出非遗与科技交融的壮美画卷。
这场被网友称为“中国式浪漫”的表演,出自本土企业云马翔和(沈阳)体育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之手。近日,记者走进这家企业,探寻“沈阳智造”如何以非遗为魂、科技为骨,让传统艺术“飞”向世界。
非遗扎彩遇上航空科技
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在云马翔和的车间里,非遗扎彩工艺与现代航空技术正上演着一场“跨界对话”。工人们手持细竹篾,以传统技法扎出龙、凤骨架,裱糊的乳白色薄纸轻盈透亮,每一处褶皱都藏着匠人数十年的经验。“扎彩讲究‘形神兼备’,但要让非遗飞上天,还得靠科技。”公司董事长闫潇介绍。
为让龙凤“活”起来,团队在非遗工艺中注入航空科技基因——龙身采用超轻型碳纤维骨架,重量仅450克却能承载30米长的庞大体量;凤翼融入空气动力学设计,飞行姿态宛如真鸟振翅。非遗传承人郭师傅感慨:“过去扎彩只能静态展示,现在通过航模技术,龙凤能盘旋、钻拱门,甚至喷火发光,这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一切皆可飞”
沈阳智造破圈文旅市场
“我们的使命是让文化‘飞’起来。”闫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订单表:广东赤坎古镇定制“岭南凤凰”,国家大剧院预订“和平鸽”,俄罗斯客商惊叹“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东方飞行器”……企业成立4年,云马翔和的产品已飞越全国百余个文旅景区,执行飞行任务超千次,更远销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地。
技术突破是破局关键。团队攻克了仿真外形与飞行性能的平衡难题:1:1复刻的新能源汽车可由两人轻松托举升空;12米尾羽的凤凰能抗6级大风;10克重的蝴蝶飞行器可精准完成编队表演。央视导演评价:“他们的飞行器让舞台从平面变成立体,科技为文化插上了翅膀。”
文化赋能产业
东北制造“飞”出振兴新路
在云马翔和的试飞场,一群来自贵州、广东的学员正学习操作技术。“南方景区偏爱有故事性的文化产品,我们量身定制‘飞行IP’,让游客为一场表演留住脚步。”闫潇说。企业将东北文化符号融入设计:红山玉龙、满族图腾等元素化作飞行器的纹饰;冰雪主题的“飞天鹿”计划亮相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非遗不是老古董,用科技重新演绎,就能成为引流‘爆款’。”
在“低空经济”风口下,这家东北民企正以硬核创新打破地域桎梏。2024年,企业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更难得的是,云马翔和带动了沈阳传统制造业转型——本地五金厂为其定制航空配件,老手艺人加入非遗创新团队。“工业底蕴叠加文化创意,这才是‘新质生产力’。”闫潇认为。
向新而行
让世界看见中国科技的浪漫
展望未来,闫潇的蓝图清晰而远大:开发动作捕捉系统,实现“一人操控百凤齐飞”;与高校合作研发智能仿生飞行器,让“沈阳翅膀”飞向航空航天领域。车间墙上,“让世界见到中国造”的标语格外醒目。“科技是冰冷的,但文化赋予它的温度。我们要用飞行器讲好中国故事,让全球看到沈阳的匠心与浪漫。”
夜幕降临,浑河上空,两只“白鹭”翩然掠过水面,它们时而低回盘旋,时而直冲云霄,尾翼洒下点点星光。这场科技与非遗共舞的“空中芭蕾”,正是沈阳制造向世界递交的最美名片。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