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6:42:00
关税冲击我国出口贸易之际,国内多家电商平台、商超宣布出手帮助外贸企业,为超过2万亿元的外贸产能寻找新出口,抢滩“出口转内销”。京东推出2000亿元扶持计划之后,美团、东方甄选、百度、苏宁也相继加入,“最快1分钟开店”。
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外贸发展,也增强了国内制造业的韧性。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外贸企业重要的大后方。商务部在近期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已明确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强调,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将成为外贸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避风港”。为切实推动外贸企业转内销,商务部已组织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进行深入座谈,共同研究打通内销渠道的有效路径。部分商超企业积极响应,迅速为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助力其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积极的措施打开了新蓝海,让企业内外贸自由“切换”。
当前,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过硬,但出口转内销的过程并不简单,企业要应对品牌打不响、标准难接轨等难题。
为加大力度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山东外贸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扩宽内销渠道:
第一,积极响应头部企业号召,跟随重点商超、电商平台开辟的“外贸优品”绿色通道,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此外,还要积极利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平台,加快打开销路,防止低价内卷。
第二,企业要按照同线、同标、同质——“三同”标准来打造内销产品。所谓“三同”,并不是简单外贸产品的复制,是内外贸产品在同样的生产线,按同样的标准生产、达到同样的质量。这意味着产品的各项标准不仅要符合国内的销售要求,还要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在产品基础上更要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价比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步转型”和“两条腿”走路。
第三,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不能停留在“舒适区”。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结构和基础技术,要做攻关研究,尽快加入国内大循环。
除了企业本身,商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打造一个“出口转内销”优质的生态协同环境,助力平台解决企业产品适配问题,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让“出口转内销”成为长期战略。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