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14:00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2025年开年以来,杉杉股份(600884.SH)已公布超过六项硅基负极相关专利,显示该负极材料龙头在下一代电池材料领域的加速布局。
相关专利涉及“一种栗状硅锡基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电池”“一种硅锡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极片、应用和电化学装置”等。
作为下一代革命性技术产品,硅基负极的产业化备受行业期待。硅碳负极电池正成为新品手机的主流选择。供应链消息称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将搭载宁德新能源独家供应的硅碳负极电池,容量达5000mAh以上。此前,华为于2024年9月发布的Mate XT三折叠手机已采用厚度仅1.9毫米的硅负极大容量电池,容量达5600mAh,较传统石墨负极电池减薄30%以上。
消费电子的规模化应用已为硅碳负极打开市场窗口,随着硅碳负极技术加速成熟,硅碳负极有望释放潜力。硅碳负极的爆发得益于其理论容量达石墨负极的10倍(4200mAh/g),可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消费电子对轻薄化、长续航的刚性需求,使其成为硅碳负极的首个规模化市场。硅碳负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更具想象空间,然而目前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受制于循环寿命与成本问题。此外,未来随着半固态、固态等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量产进程加速,硅碳负极或将成为标配,市场需求将被大幅激活。高工产研(GGII)此前预测,到2030年中国硅基复合材料出货将超30万吨。
杉杉股份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硅碳产品不断迭代,新一代硅碳产品在头部客户测试中保持领先,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据悉,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性能耐压型硅碳,具备高首效高容量长循环的特点。从原材料出发的高性价比硅碳产品,具备高能量密度又能够控制成本,将加速硅碳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这两款产品已于2025年初进入试产阶段。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