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兴乡青年到浙江“取经”,有哪些收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16:00    

“你们的果莲是怎么与生鲜平台合作的?”“‘藕鳖共生’,哪个才是营收的主体?”……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千亩荷塘一望无际,一群来自广东的兴乡青年无心欣赏美景,争着向当地的乡村职业经理人抛出一个个问题。

他们都是2025年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的学员。近日,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等主办单位的组织下,来自广东21地市的百余名青年先在广州集中培训,再组团深入到浙江杭州乡村,实地考察并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提高乡村经营、创新创业等兴乡能力。

此次前往浙江“取经”,广东的兴乡青年们有哪些收获?

考察乡村运营的生动实践

新宇村是他们此次浙江考察学习之旅的第一站。依托莲藕种植,该村开发了莲子、莲藕、莲心、藕粉、荷叶茶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并探索了“藕鳖共生”的生态共养模式。

广东青年围绕导师咨询“藕鳖共生”养殖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甲鱼病害率和环境负面影响,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们的生态甲鱼一斤能卖180元左右,年销售额达1.4亿元。”当地乡村职业经理人介绍。

如今,环境好、产品好,新宇村的旅游价值也逐渐凸显,已成为旅游、研学的热门选择。

“新宇村的发展,可以说是乡村发展的样板。”云浮兴乡青年范康泽感慨,从第一、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每个阶段都要找准定位,打出品牌。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20多年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整村运营、农业品牌化发展、农文旅融合……这些“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在一个个村庄的考察学习中,具象地呈现在广东兴乡青年们的眼前。

走进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杭派民居错落有致、生态茶园郁郁葱葱,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整个村庄集田园观光、养生度假、文化文创于一体,成为不少人心中“向往的乡村”。

樟树下议事。

当地乡村职业经理人介绍,村委通过“大樟树下议事”,家家户户的院墙都降到了1.2米,院子里支起茶摊、开起共享菜园,乡村景观与美丽庭院融为一体。

“民主协商、组团式发展模式,很适合在我们的社区推广。”佛山南海区九江镇朗星社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储备干部老恩灼说,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才能获得更多支持,推动解决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

梅州青年钟权坤是“竹稻”第三代传承人。此次到浙江,他希望找到通过特色“竹稻”产业带动当地乡村发展的答案。“或许我们也可以打造稻田主题的田园生活空间。”他一边参观,一边做笔记。

来自揭阳的兴乡青年刘穗文几年前回到家乡,传承古法酿酒工艺,并探索客家娘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助力下,她的酒坊已打造成美丽庭院。

参观学习后,她更添了信心:“回去后,我也想尝试古法酿酒+美食+研学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人来村里旅游,了解客家文化。”

打开“抱团发展”的思路

“我们村今年准备成立强村公司,在海水养殖的基础上开发第三产业,但隔壁村文旅发展已经成熟,我们如何差异化发展?”来自阳江市阳西县上洋镇南山岭村的兴乡青年冯海强带着疑问而来。

在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他参观了“禹上稻乡”品牌的实体展馆“稻香综合体”,思路豁然开朗。

在浙江,“禹上稻乡”是叫得响的品牌。但该品牌并不只属于永安村,而是辐射了余杭街道苕溪以北的上湖、义桥、永安等8个村,共71.8平方公里土地、3万余亩基本农田。

“乡村运营一定要突破‘村’的区域概念,抱团发展。”永安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刘松介绍,这8个村有水稻、茶园、果园、山林等不同资源。为了能更好地协同发展,大家整合资源,打通村级行政阻隔,统一运营区域公共品牌“禹上稻乡”,带动区域内农产品销售。

并且,8个村在各自成立强村公司的基础上,共同设立总公司,共同开发文旅项目,既避免重复建设,又实现资源互补。

坚持因地制宜、各抒所长协同发展,是浙江省“千万工程”的重要经验。位于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的四个村子也是典型例子。

这4个村包括杭信村、戚家桥村、双桥村、新宇村,均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它们打破行政边界,整合千品果园、千年古刹、千亩稻田、千亩荷塘等资源,联合打造“四村—四千”项目,游客可一站式体验自然风光、文化工坊和研学课程等。

去年,四个村还联合成立了大运河农创园,配置了完善的共享设施,设有共享办公室、会议室等共享空间,吸引青年人才入乡创业。

“抱团发展是一个好思路!”实地调研这些村庄的发展经验后,冯海强有了答案。

在深度交流中发现创业“搭子”

此次浙江之行,有一个特别的安排——8名来自“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的学员作为跟团导师,全程陪同广东学员考察调研,随时解答大家的问题。每到一个村庄参观,都安排了随团导师与学员研习分享的环节。

随团导师与学员研习分享环节。

“如何链接到更多商业资源?”“想做虾稻共生,第一步怎么干?”结束一天的实地走访,青年们围坐一起,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提出自己的困惑。随团导师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寻找答案。

“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常实在、细致,可以感受到他们思考很深入,有些问题也是我们在乡村经营中需要挖掘的点。”跟团导师张怀志说,在广东青年的交流中,自己也有不少启发。

而组团学习“取经”,也让来自广东不同地市、各自打拼的学员们有了交流的机会。

“短短几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互相分享经验,很有收获。”汕尾青年朱本善打造了汕尾灶物码头夜市,助力家乡文旅发展。他在此次培训中发现,不少学员的项目可以入驻夜市,“我们已初步沟通,希望能一起助力乡村振兴”。

来自韶关的雷珺婷是畲绣的非遗传承人,已经和其他做非遗文化的青年学员建起了创业“搭子”群聊,“我们要让广东本土的非遗文化‘组团出圈’,一起探索非遗文化+乡村运营的发展模式。”

如今,这批“兴乡火种”已带着学习经验返回广东。“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我要多学多看、敢闯敢试,努力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兴乡青年陈永就说。

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还将开展多次乡村实训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学习等,让学员了解乡村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创业环境。

相关链接:

兴乡青年如何练就“十八般武艺”?这个培育计划“立大功”

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结业,2025年报名启动

采写:南方+记者 刘汉能

拍摄:刘汉能(部分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作者】 刘汉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杭州海煌实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25-04-03 23:02:00
习语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25-04-03 17:03:00
浙江微铸科技取得用于电子器件焊接的金属板专利,使导电浆料滑落更均匀
2025-04-03 16:44:00
扬州市综合防灾机动中心年底建成
2025-04-03 12:29:00
中国移动发布数字乡村升级行动 年底行政村5G覆盖率达到95%
2025-04-03 1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