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3:02:00
南涧县“为爱筑桥”公益行动捐赠仪式。中国网发 陈艺/摄
中国网4月2日讯 (记者 唐佳蕾)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儿基会”)与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惠及超1.2万名学生。2025年3月24日,中国儿基会副秘书长王海静、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北娜一行再赴云南,走访调研项目落实情况。从改善乡村校园环境到资助困境学子,再到女童心理关爱,这场跨越山海的公益行动,正在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为困境学生点亮希望之光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是此次走访的首站。这所学校是大理州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医药卫生类专科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目前,该校82.57%的学生为女生,38.5%为少数民族,公益资助正成为她们改变命运的重要支点。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受助学生小雪(化名)和燕儿(化名)中国网记者 唐佳蕾/摄
该校护理助产专业的大一学生小雪(化名),是今年200名高职女生受助学生之一。这位彝族女孩的父亲在她9岁的时候意外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她与妹妹由年迈的奶奶和姑姑抚养。然而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她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她告诉记者:“爱心人士的资助,让我感受到了爱和温暖,也让我离梦想更近了。”
19岁的燕儿(化名)来自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父母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全家靠低保维生,而她也成为了这个三口之家里唯一的希望。从小她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照顾父母,一边刻苦读书。“我曾因家境而自卑,但好心人的帮助让我看到了希望。”谈到这里,这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流下了眼泪,她说,“这些善举,让我能够继续读书,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将来我要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为更多人筑起圆梦之桥。”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德周表示,通过“为爱筑桥”项目,学校里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了资助,这不仅减轻了受助学生的经济负担,更给了她们战胜困难、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
从“最后一站”到“新起点”
3月25日清晨,无量山还笼罩在薄雾中,南涧县第三中学的读书声已划破寂静。这所距离县城45公里的乡村中学,曾是许多孩子求学路上的“最后一站”。如今,随着“为爱筑桥”公益项目落地云南,改变正在发生……
2024年,“为爱筑桥”行动向南涧三中发放18万元助学金,惠及100名学生,并为500名女生提供“青春期关爱礼包”及健康讲座。
女生们在操场上听青春期女童健康知识讲座。中国网发 陈艺/摄
来自南涧县乐所村的晶晶(化名),今年读初三,她将刚收到的“青春期关爱礼包”紧紧抱在怀中,脸上满是喜悦。“礼包和知识讲座,让我有种被关心着的温暖。。”她告诉记者,这笔助学金够她一年的生活费了,因为马上要中考了,她想用一部分钱来买书。“爱心人士的善举像光一样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将来我也要成为照亮别人的光。”晶晶说。
南涧三中的女生们收到“青春期关爱礼包”开心地将包高高抛起。中国网记者 唐佳蕾/摄
“‘为爱筑桥’行动为同学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南涧三中校长张增贵观察到,受助学生成绩显著提升,性格也愈发开朗自信。“公益不仅是物质支持,更在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他说。
“希望澡堂”:热水澡背后的温度
为帮扶云南省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改善校园环境,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由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儿基会每年投资60万元,持续在云南省实施5年“魏桥希望澡堂”公益项目。
3月26日,工作组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位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西南部的班洪中学,这所学校距离县城37公里,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学校,学生均来自于本乡山村家庭。
班洪中学的学生围着项目回访组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中国网发 陈艺/摄
项目回访组刚踏进校园,一群学生就围了过来。家住班洪乡公坎村的初一年级学生小云(化名)拿出一封亲手书写的感谢信递到朱北娜手中,他说:“感谢你们为我们换上了新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水流出来。我希望以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朱北娜亲切地询问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梦想而奋斗。
班洪中学校长田志雄说:“澡堂修缮后,学生们都能洗上热水澡了。食堂也更换了新餐桌,孩子们用餐的环境更好了。”
“魏桥希望澡堂”公益项目受益的还有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项目回访组来到这所学校时正值放学时间,孩子们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一些在打乒乓球……操场上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改建后的新澡堂。中国网发 陈艺/摄
“去年9月项目正式实施,我们把18.7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学校浴室的提升改造当中,更换了太阳能和28个洗浴设施,铺设瓷砖、地坪等配套设施,为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洗浴环境。”县民族小学副校长鲍光明向记者介绍,为了确保同学们安全有序使用澡堂,学校也进一步完善对浴室管理制度。
公益的坚守:为3万少年儿童铺就未来之路
在云南省实施“为爱筑桥”暨“魏桥希望澡堂”公益项目执行情况总结会上,王海静指出,两个公益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眼前的困难,更为他们铺设了一条通向未来、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光明之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中成长,在支持中绽放潜能,共创美好未来。“在未来的项目执行中,中国儿基会将始终坚守初心,牢记服务儿童健康成长的使命,与滨州士平基金会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王海静强调,云南省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分善款都能得到透明、高效的使用,真正惠及困境儿童。
云南省实施“为爱筑桥”暨“魏桥希望澡堂”公益项目执行情况总结会召开。中国网发 陈艺/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公益行动的价值与意义。每一次走访学校,每一次与师生交流,都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朱北娜表示,该项目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方的路还很长。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爱筑桥”公益行动将为更多的孩子搭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5月24日,中国儿基会携手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为爱筑桥”公益行动。该项目自2023年起连续5年合计投入3000万元在云南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通过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困境儿童、为青春期女童提供关爱服务、提升高职女生职业技能等,助力更多少年儿童实现人生梦想、拥有美好未来,预计惠及少年儿童超3万人。
从助学到基建,从关爱女童到技能培训,这场公益行动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乡村教育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记者手记
当助学金化作书本,当冷水浴变成热水澡,当自卑的眼神转为自信之光——云南山乡的每一处细微改变,都在书写“教育公平”的生动注脚。正如受助学生雪儿(化名)所言:“爱心筑起的桥,让我们相信奋斗能跨越山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云南的群山中,这些星星之火,正照亮无数个未来。在云南连绵的群山中,“为爱筑桥”正用人性化的项目设计,丈量着公益的尺度与温度——这里的每一分钱都看得见去向,每一个孩子都被允许拥有“不普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