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0:59:00
《货郎图:小商贩肩挑大历史》/黄小峰/河南美术出版社/2024年12月
在艺术史长河中,宋代绘画以其独特的审美与细腻的笔触,描绘着当时社会的万千景象。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便是其中一幅生动反映市井生活的经典之作。而黄小峰教授的《货郎图:小商贩肩挑大历史》,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解读这幅画作及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大门。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以“放大镜”般的精细视角,对《货郎图》进行全方位剖析。黄小峰教授耗时多年,对故宫博物院等馆藏的四本李嵩《货郎图》中那“三百件”货品逐一辨识、考证。从锅碗瓢盆、儿童玩具到医药用品,每一件物品都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通过对货郎担上医药器具的研究,结合艺术史与医学史知识,揭示出南宋时期的医疗观念和健康理念;从货郎售卖的适合孩童手持的钱幡、兵器等物品,挖掘出其在教育、祭祀等方面承担的功能,进而提出南宋《货郎图》创作聚焦少儿群体的观点,让我们看到画作在艺术审美之外,对社会生活细致入微地呈现。
在解读画作时,作者没有局限于图像本身,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他从医药、祭祀、商业、时令节庆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货郎图》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在“行医”章节,分析画中与医药相关物品,展现南宋民间医疗状况;“祭祀”部分,通过货郎担上的祭祀用品,探究当时的礼仪风俗;“商业”内容里,以货郎的经营活动为切入点,剖析宋代商业经济的运行模式。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图像学、名物学、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研究有机融合,使读者不仅能欣赏画作之美,更能洞察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黄小峰教授还对《货郎图》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刻反思。他指出,《货郎图》并非对市井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画家的“再造”。通过对货郎行头、担架便携性等细节的分析,以及对元宵节表演与货郎角色关系的挖掘,揭示出画作在呈现现实的同时,也融入了画家的理想与创作意图。此外,对绘有货郎形象的团扇等物质性因素的考察,探讨其对作品题材、图像内容和画面布局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与审美观念的理解。
从书籍结构来看,本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开篇引言介绍作者研究“货郎图”的学术历程,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第一章聚焦“三百件”货品,引发读者兴趣。中间章节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画作,结尾借《货郎图》题跋“莫笑货郎痴已甚,世人谁不似其痴”,升华主题,引发读者对画作与社会、历史关系的思考。
合上《货郎图:小商贩肩挑大历史》,李嵩笔下货郎担的烟火气仍在眼前萦绕。黄小峰教授以学术为舟楫,载着我们穿越七百余年光阴,在一幅古画的方寸之间打捞起宋代市井的温热肌理。那些被考证的货郎货品,不再是静止的图像符号,而是串联起商业、民俗、艺术的文化密码;画中孩童追逐货郎的鲜活场景,亦成为观察宋代社会生活的微缩窗口。
这部著作不仅让《货郎图》从美术史的高墙走入大众视野,更以物见史、以图证史,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在细微处的坚韧生长。当我们凝视这幅画中货郎挑起的扁担,看到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货品,更是一个时代藏在市井褶皱里的生存智慧与文明韧性——这或许正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读者最动人的精神勾连。